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是骨科临床上的高发疾病,由于受寒着凉、姿势不正确、过度锻炼、慢性劳损等因素该病逐渐呈现出年轻化和大众化趋势。对于腰椎病的早期治疗大多采用牵引、推拿、针灸、超短波等保守治疗,然而对于中晚期患者而言,保守治疗不能解除病症,同时又惧怕开放性手术存在创伤大、恢复时间长、术后脊椎不稳等隐患。椎间孔镜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腰椎间盘疾病的微创技术之一,因其无可取代的治疗优势基本可以替代开放性手术,给众多反复发作、惧怕手术的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是骨科临床上的高发疾病,由于受寒着凉、姿势不正确、过度锻炼、慢性劳损等因素该病逐渐呈现出年轻化和大众化趋势。对于腰椎病的早期治疗大多采用牵引、推拿、针灸、超短波等保守治疗,然而对于中晚期患者而言,保守治疗不能解除病症,同时又惧怕开放性手术存在创伤大、恢复时间长、术后脊椎不稳等隐患。椎间孔镜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腰椎间盘疾病的微创技术之一,因其无可取代的治疗优势基本可以替代开放性手术,给众多反复发作、惧怕手术的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椎间孔镜技术是在C型臂X光机定位引导下,用椎间孔镜通过约7毫米微小皮肤切口穿刺进入椎间孔,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嚢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射频电极封堵破损纤维环。手术创伤小,如同一个黄豆粒大小,出血少,术后仅缝1针,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被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采用。
椎间孔镜技术 起源于德国,该技术由世界著名脊柱外科专家Anthony Yeung(美国微创学主席)和Thomas Hoogland (欧洲微创学前任主席)等人在实施超过千例成功的手术后才开始向全世界推广,历经欧美等西方国家长达十余年的临床应用及不断地技术改进,日渐发展成熟。在过去十余年中,德国椎间孔镜技术对颈腰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成为脊柱骨科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际脊柱外科领域已公认椎间孔镜技术将会成为骨科微创领域的主导地位,它代表着一种"全新+高新"的微创手术概念。
第十届国际骨科学术研讨会上,国际知名医学科研专家公布了一组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效果数据:椎间孔镜技术对椎间盘疾病患者率97.8%,且创口仅有0.5-0.7cm,30分钟可视微创,出血不到20ml,术后仅缝1针。创伤之小,效果之大,创椎间盘治疗康复史记录。
1984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曾任铜陵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先后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医科大第三附属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专业进修学习,2001年创办铜陵博爱医院。多次荣获市科技进步奖,在各类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特殊设计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脊柱微创手术器械、成像和图像处理系统等共同组成一个脊柱微创手术系统。通过在椎间孔安全三角区、椎间盘纤维环之外,清除突出髓核和增生骨质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力,同时使用射频技术消融周围多余的髓核组织,修复破损的纤维环。
椎间孔镜适应症 a、单纯性椎间盘突出,如:膨出、突出、脱垂、游离等 b、椎间盘源性疼痛病例 c、椎间孔狭窄的病例 椎间孔镜禁忌症 1、脊柱生理曲度消失明显 2、既往有开放手术治疗史 3、腰椎管狭窄比较明显 4、髓核巨大突出 5、对疼痛极度敏感者
从椎间孔镜手术视频可以看出,病人只需进行局部麻醉,皮肤切口仅7毫米,并发症创伤小,神经损伤和血栓形成的风险低。同时使用的Ellman射频电极对可以保护纤维环及后纵韧带的完整性,从而减少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率。